X
Create
Sign in

  • Movies
  • TV Shows
  • Music
  • Speeches
  • Gaming
  • Education
  • Beauty
  • Sports
  • Technology
  • Science
  • Health
  • Travel
  • Transportation
  • Career & Work
  • Hobbies
  • Animals
  • Home & Garden
  • Holidays
  • Relationships
  • Parenting
  • Food
  • Culture
  • Finance
  • Business
  • Legal
  • Arts

别具风采的陶瓷砚台

陶砚以陶土为原料制成,在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使用也较普遍,在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Culture & Society #Cultures #瓷砚 #陶砚 #澄泥砚 #十二峰陶砚 #瓦砚 #青瓷砚
Edit
248 views
1 editor
edited 1+ month ago
Home Annotations Editors
  • Images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Google+
Tip: Highlight text to annotate itX
陶砚 陶砚制作始于汉代,后世多有烧制。现今仍存于世的西汉“十二峰陶砚”,奇峰竞拔,形象古朴而生动,当属现存世砚台中的精品。唐代时还烧制了三彩砚台,这在唐代墓中也多有出土。在宋代时陶制砚台的制作品加大,而且更加完美,据史料载,在宋代时曾有一制砚名匠,人称万道人,其所制的陶砚可与当时的端砚、歙砚相媲美,甚至在当时的价钱超过前两者的价钱。曾有一文人买过其制作的一方陶砚,磨研30余年仍然发墨如初,被此文人视如珍宝。 四大名砚中的澄泥砚也属于陶砚,澄泥砚的制作过程相对比较独特。制砚工匠从河水中筛得极细的泥土,做成结实的坯块,风干后雕琢成砚形,放在火中烧炼而成。其珍品性能极佳,古书上曾记载,澄泥砚可以“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洼之墨,盛暑不干”。这些记载虽有夸张,但也说明了澄泥砚在当时文人心中的地位。其实在唐代以前,歙、端石砚还没有出现,泥砚就成为古人作书作画的唯一研墨器,澄泥砚本来就是陶砚,因其品质优良,才得以与石质的端砚、歙砚和洮河砚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砚。但因为其为人工烧制,烧制的技术也不同,所以不像石砚那样为某一方的特产,质量也会因地而异,其中虽有佳者,但劣品也不少。目前收藏普遍认为山西绛县和江苏宝山烧制的澄泥砚是相对比较好的。澄泥砚的好坏可以从颜色和斑点上看出:鳝鱼黄颜色的最好,绿头青次些;黄土有斑点,叫砂斑点,点大些的叫豆瓣砂,小的叫绿豆砂,一般大小斑点都有的是上等,很适合落墨。 澄泥砚在陶瓷材质的砚台中的市场是最好的,更多的是因为其本身的实用价值。市场中常见到的是明清时期的澄泥砚,此时的澄泥砚保存的相对比较完好,更由于此时艺术性的加强,使澄泥砚更成为文人手中的玩物。但也有一些元以前的澄泥砚由于存世量少,许多藏家不认,且难于鉴定,因此市场价位还很难确定。 除了澄泥砚之外,还有一些陶制的砚台是比较有特点的。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当时的陶瓷工匠们模仿辟雍设计出了辟雍砚。辟雍砚是极富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制瓷业的迅速发展,陶瓷砚台大量涌现,其中以一种造型为带足圆盘的瓷砚最为流行,这也是隋唐时期辟雍砚的前身。魏晋时期多流行三足或四足的青瓷圆盘砚,南北朝变化为五足到十足不等的珠足砚、辟雍砚,到了隋唐时期,发展出了圆形多足的辟雍砚。辟雍砚的砚面居中,研堂与墨池相连,砚台中心高高隆起,砚台四周留有深槽储水,以便书画家润笔蘸墨之用,显示出它的实用功能。砚的下部用为数众多的珠足承托,足部明显突出,往往还有纹饰。辟雍砚的造型独特,显示出制作者独具的匠心。 陶砚中还有一种叫做瓦砚,也即是用古代建筑物上的瓦改制而成。瓦砚之材多取自秦汉晋宫殿殿瓦,如阿房宫、末央宫、铜雀台等。目前发现最早在唐代就开始盛行制作瓦砚之风。这种宫殿的瓦所取之土质极为细腻,烧制工艺极精,不易渗水,特别是铜雀台的瓦,瓦以土和胡桃油相拌,还掺入了黄丹,铅、锡等物,制成砚台后质地细腻,坚如石,不费笔而发墨,是一种很别致而珍贵的砚台,这是前人所始料不及的。此种砚台传世品极少,市场价值极高,但由于材料为瓦质,也有许多收藏家并不是很认识,他们鉴定不了此砚的真伪,因此许多瓦砚目前还埋没于民间收藏之中。 瓷砚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青瓷砚,此时端砚,歙砚还没有开始实用。在这个时候,瓷砚台多有足,用以加高砚身,与当时席地而坐,多用矮几的习俗相融。三国时期的砚台制作相对比较精细,砚台在此时还有盖子,多为三足,足的形状多做成力士或熊形,但砚面是比较平坦的,水与墨在砚面中不能分开,还是有缺点的。到了西晋时期的砚台,砚的足也是三足的,但足的形制多为蹄足,足部比三国时期的高,制作也比较精巧。到了东晋时期,砚台的制作则比以前要粗糙,多为蹄足,足比西晋时更高.砚面较西晋时的突起,此时砚台的足已不仅仅局限于三足了,以四足、五足者为多。南北朝时起砚面的突起现象和足的数量都较东晋更甚。此时的足一般已多至6至8个,制作则更为粗糙。 砚台在隋代还继续流行,其最大特点就是把以前的蹄形足改为水珠形滴足,使得砚面更为突出,利于水和墨的分开。到了唐代,砚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般砚面平坦,周围有了沟槽以供存水,砚面以下则是圈足,圈足外撇,圈足的周壁上往往镂孔。而有圈足与砚面之间的假足则更多,更多的是用来装饰。 宋时是瓷砚制作的高潮,出现了白中泛青的影青瓷砚,极耐磨研的龙泉瓷砚、建窑墨瓷砚和绿瓷砚等,在色泽和形制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明清时瓷砚仍不乏制作,现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清代一方青花圆形瓷砚,代表了清代瓷砚的制作风格。 目前市场上所见的瓷砚并不少,但艺术价值较高的也不多,因此瓷砚的市场价位反而不如某些陶砚了,特别是澄泥砚.但收藏讲究的是一种乐趣,因此有时瓷砚的经济价值反而并不很重要了。在2005年的时代国际拍卖中曾有一件清乾隆石纹瓷砚被拍出9.9万元,创下了瓷砚成交的最高纪录。2004年11月份的上海嘉泰曾以2.2万元拍出一件清代的黄釉墨彩苏武牧羊图瓷砚。瓷砚到了清代还有更注重于艺术性的,同样在2004年的中国嘉德秋拍中,以近2万元的价格拍出一件清嘉庆斗彩婴戏图瓷砚,这件瓷砚不仅仅具有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它的艺术价值也极高。瓷砚还有用粉彩制作的,2005年中国嘉德的春季季拍中,一件民国的粉彩人物瓷砚以2000元拍出。到了清代末以后,一些文人也加入到瓷砚的制作中去,中国嘉德在2003年的12月份的拍卖中曾以4400元的价格拍出一件民国刘雨岑绘山水题诗瓷砚。文人的加入使瓷砚将艺术性和实用性融为了一体,提高了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解放后随着毛笔使用的减少,瓷砚已很少再制作,即使制作也是为了观赏或者作为礼品使用。 瓷砚的市场价位不仅与艺术价值相连,而且也受市场的制约,目前陶瓷市场中明清陶瓷市场走俏,随之瓷砚的市场价值也是这样,元以前的瓷砚市场价值较低,不仅是因为元以前的瓷砚的釉水、造型不好,更重要的是市场上收藏者更容易看到明清瓷砚的美,而元以前的瓷砚更讲究实用性。目前的市场上一些收藏者很难理解元以前瓷砚实用价值的独特性,因此市场价值相对较低。但是这更是收藏瓷砚之人的一个捡漏的机会。收藏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眼力,去寻求艺术性、实用性更强的瓷砚,因此,在瓷砚的市场中还是有很多的漏可捡的。
Activity
  • Activity
  • Annotations
  • Notes
  • Edits
Sort
  • Newest
  • Best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陶砚以陶土为原料制成,在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使用也较普遍,在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Culture & Society #Cultures #瓷砚 #陶砚 #澄泥砚 #十二峰陶砚 #瓦砚 #青瓷砚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瓷砚呈古钟形,盒盖子母口结合严密,随形圈足,胎体厚实,砚台内露胎,胎质洁白细腻,外施鹅蛋黄釉,盖内施 亮松石绿釉,四侧刻变形“■”字纹,盖面绘墨彩“苏武牧羊”图,山树皴法细腻工整,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仍不忘祖国,感人至深,三羊喻“三阳开泰”,鼓舞人心,励志上进。“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千年,作者以此故事入画装饰砚面,不仅旨在宣扬苏武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精神,更有劝人奋发图强、正直为人的意图。 ...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中国嘉德2004秋季拍卖会上的斗彩婴戏图瓷砚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西晋、东晋越窑青瓷砚标本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瓷砚,瓷质的砚台。用细密瓷土烧制,大都以青瓷制成。由于瓷本身的表面非常光滑,不适合研磨,但工艺师将砚 处不施釉,以便研磨。外有纹饰。多圆形,方形较少。晋、南北朝、隋唐较流行,以后较少见。 ...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用古代砖瓦琢磨加工改造而成的砚台,名曰 “瓦砚”,又名“砚瓦”。汉魏未央官铜雀台等诸殿瓦,瓦身如半个 面至背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来,去其身以为砚,俗呼“瓦头砚”。砚,也作“研”。 ...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辟雍砚是一种圆形多足的砚台,在南北朝、隋唐时期风靡一时。辟雍砚是当时陶瓷工匠们模仿辟雍之形设计出来的 ...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辟雍一词,亦作璧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是古代天子讲学的地方。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澄泥砚为泥烧制而成,是一种陶制品。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 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 ...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唐三彩辟雍砚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annotated1+ month ago

该十二峰陶砚今藏于故宫博物院。古文物专家据砚的“砚形、山形、水滴,特别是人像之塑造和风格”,推测其“ 为西汉之物”,并因其“结构之奇特”及“从未见诸任何著录”,誉其为“砚中之孤品,文房之至宝”。随着这一结论的提出,此砚便以汉代文物著称于世。 ...

Permalink Edit Editors
Share

Share this annotation:

David created this page1+ month ago

Hello world. It's a new page!

David edited1+ month ago

别具风采的陶瓷砚台

English Worldwide About Copyright Privacy Terms
© 2023 Readable
Photos Media Bookmark
X Annotate